有人说,看懂《盗梦空间》不算什么,看懂《穆赫兰道》才叫厉害。《穆赫兰道》也一度被人评为“史上最烧脑的电影”。这次我们一起来揭开这部电影的神秘面纱吧!看看它究竟有多烧脑。
正像很多人指出的,影片前3/4的情节其实是一个梦境,而我没有想到有人能在情绪和氛围上,如此精准地把梦魇以影像展现出来,经历他人的噩梦也许比自己经历噩梦更加可怕。
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以梦境开头,以现实生活结束,似梦以真的手法准确生动了刻画了戴安娜这个被生活所吞噬的悲剧性角色。
为了最大程度的放大这种特质,影片把故事背景放在全球的梦之都----好莱坞,这样做的结果是影片极具梦的特点,也容易使人一时难以理清真实的故事线索。
这好比人做的梦一样,都是支离破碎的,但又不是毫无关联的纠缠在一起,如果要解释清楚,的确需要费点精力。整部电影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像是梦中有梦,戴安娜的梦看以醒了,然而这仅是假象,因为她的醒还是在另一个梦中。
比起《蓝丝绒》的相对通俗易懂,《穆赫兰道》对于解梦的过于痴迷使人们对它的理解略微增加了难度,进而降低了娱乐性。
电影的整体基调比较灰暗,伤感的气氛伴随着一个个谜团步步铺陈,故事推进是黑色的,而氛围却是令人忧郁的蓝色,唯一出现的亮色是戴安娜初到好莱坞以及参加试镜的那些场景。
两个女演员试镜唱歌的欢快镜头和整部影片的黑暗忧郁形成强烈反差。这又像是一种暗示,好莱坞的光鲜美丽,穆赫兰道上的明星生活并不适合有着沉重心理阴影的戴安娜。
她的世界就像在剧院里那位歌手所唱的歌曲,令她流泪心碎。寂静,一片寂静,性侵害的时候,没有人伸手援助,熟识的人保持了沉默,任凭毒素在心里滋生蔓延。
电影音乐和服装在影片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梦境中,戴安娜的服装鲜活,如同一朵花般绽放。梦境醒来后,她的服装灰暗、不修边幅,如同腐烂的尸体一般毫无光彩。
除此,影片就基本笼罩在一片低沉忧郁的音乐中。电影将光影和声学极其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一个光陆怪离的梦境展现得惟妙惟肖,使这部以睡觉做梦为主打特色的影片宛如一个充满泪痕的梦。
整篇文字都是为了凑字数写出来的,完全没看出有什么干货内容。提出的几个观点也是一句话带过,并不能把片中内容作为论据来强化自己的论点。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借喻的东西堆砌在一起的,完全就不是影评。
你根本就没看懂,瞎写什么评论。可笑!
电影很不错,就是你这影评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