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在说“不”,以自己的坚持对抗整个时代的浮躁不安。”
文/李霁琛
1
加缪有本随笔集,叫《反抗者》。
他在里面写:
“何谓反抗者?就是说‘不’的人。”
崔永元正是一个说“不”的人。
从他1993年进央视新闻评论部算起,这个“不”字他已经说了二十五年。
在那个时候,有一批媒体人开始试图打破常规、突破教条。
他们想要做一些不一样的新闻。
后来,有的人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陈虻、时间、孙玉胜…….
这几位是幕后大佬。
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敬一丹、柴静……
他们站在了台前。
崔永元一开始做的不是主持人。
1995年,在进入央视两年之后,崔永元开始担任《东方时空》特别节目《真实再现》的策划。
似乎从那时起,“真实”就成为了崔永元生命中的关键词之一。
才能是藏不住的,尤其是有陈虻这些人看着。
1996年,大佬们让崔永元临时去作了一档谈话节目,也就是我们后来无比熟悉的《实话实说》。
其实,给“无比熟悉”前加上“我们”,这个“我们”已经有些暴露年龄。
崔永元很快便家喻户晓。
他不是当时大众思维定势里的那种央视主持人。
或者说,和他同时火起来的那批主持人,大多各有各的特点,却都偏偏不是人们脑海中主持人会有的特点。
崔永元后来曾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长相更是只比白岩松好看一些。
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毕竟白云村里的人都说,崔永元笑比哭还难看。而白岩松,起码还偶尔兼职唱唱摇滚,长了张可能会被章子怡喜欢的脸。
后来,因为这代主持人,我们越来越明白长相和普通话水平不该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做主持人的标准。
崔永元身上,有着一种当时观众们很难在电视上看到的亲切感。
他平实、睿智、风趣、说人话。
你只要看过一期《实话实说》,就会明白:
《实话实说》的大火是必然的。
除了崔永元强大的控场能力、机敏的临场反应,更是因为:
一个人坐久了,就得站一站走一走;穿一整天西装,当然想休闲休闲。
中国观众太需要有一个敢说话而且说人话的节目了。
崔永元和他的《实话实说》,给中国观众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观众也回报给了他们十足的宠爱。
这种宠爱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弭。
提起崔永元,很多老一辈的人还是只会想到《实话实说》,或者像白云大妈那样问一句:
“听说小崔抑郁了?”
2
崔永元有抑郁症。
我曾设想:
如果是我处在他当年的境况之中,能扛得住吗?
我没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毕竟,个中滋味也只有崔永元自己能说得清楚。
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地模仿《实话实说》的节目越来越多,观众也逐渐开始产生了审美疲劳,收视率的下降成了必然。
这是崔永元面临的主要压力,也是摆在明面上的压力。
但我猜想,那不是真正击垮他的压力。
真正令崔永元困惑的,是他的新闻理想依然很难实现。
能玩出《分家在十月》(大家可以百度)的央视新闻评论部,手脚越来越施展不开。
《实话实说》逐渐也无法展现他想要的“真实”。
种种限制,让他感到疲惫。
对于崔永元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无法实现理想,当然是最大的心病。
在他最焦虑最犯愁的时候,2003年,冯小刚的《手机》又给了他沉重一击。
《手机》里的主人公严守一,创办了一档节目叫做《有一说一》。
很多人都觉得,原型就是崔永元。
事实上,在冯小刚拍戏之前,也确实找过崔永元取经,甚至请他来出演。
拍主持人做节目的故事,不是什么事儿。问题是在电影里,严守一离开《有一说一》由武月接班,是因为他和武月有不正当关系。
而现实中,崔永元也离开了《实话实说》。
很多看了电影的人开始怀疑崔永元与《实话实说》新任主持人和晶的关系。
事实上,他离开节目只是因为患病,崔永元与和晶更是普通的同事与朋友关系。
一部电影,给崔永元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那些流言蜚语是一方面,他对人心的怀疑是另一方面。
用他的话说:
“我本来是个内心纯净相信美好的人,这件事儿让我知道人可以有多坏。”
他觉得自己遭遇了背叛。
更重要的是,《手机》的编剧刘震云是著名作家,本来是崔永元很敬重的人。
这件事儿让崔永元开始怀疑自己脑海中所构建的那个理想世界。
可能也是从那会儿开始,他决定换种方式达成自己的理想。
《九品芝麻官》里有句著名的台词: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崔永元一定赞同这句话。
但在战斗中,他也难免会逐渐失去一些作为新闻人的冷静和客观,以及中立的视角。
3
崔永元是个性情中人。
这是他在央视的同事朱迅给出的评价。
观察崔永元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我们能感觉到朱迅此言非虚。
2013年,崔永元从央视离职。
离职的原因,是一场骂战。
崔永元和方舟子的名字,在那年的冬天被人们在街头巷尾反复讨论。
“反转基因斗士”成了崔永元的新称号。
我不懂科学,无法对“转基因食品”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不知道崔永元和方舟子谁说的是对的,但我知道:
从崔永元义无反顾地开始这场和方舟子的骂战起,那个在台上温文尔雅的小崔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取而代之的是战士小崔。
只是他所为之战斗的,好像不再是他的新闻理想,或者说,他开始更专注于自己情绪的宣泄。
偏执的他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一切,并且坚定地一往无前。
很多时候,他确实还是在做一些“对”的事情。
但他的目的,却更多地偏离了“公”,而倾向了私。
这几天他和冯小刚、范冰冰、杨子等人的事端也是如此。
阴阳合同、偷税漏税、四天6000万……该不该查?
当然该查。
崔永元能站出来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当然是勇气可嘉。
但我多希望说出这些话的不是“为了报复的人”崔永元,而是那个新闻人崔永元。
可能是我对他太苛刻。
我理解他想要“恶心”冯小刚等人的心态。
十五年前的伤痛,想报复也是常理。
但我还是盼望着他能不以情绪为做事动机。
我心里的他,还是那个坚守着新闻理想的小崔,实话实说,就是为了实话实说。
发声是为了公理,谁也拦不住,谁也不能求私情。
采访里,崔永元说:
“范冰冰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心软,我不会再攻击她了。”
还说:
“如果范冰冰因为这事儿折了,那我也挺难过的。她就算有问题,也不该是我打的范围。”
真是令人唏嘘。
小崔老了。
他的存在依然有价值,他也依然是个理想主义者,依然在战斗,但他确实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小崔了。
我其实不愿意对这几天崔永元怼刘冯范这件事儿多作评价。
第一,这是人家的私怨。
第二,调查结果还没出来,谁也不好说什么。
还有一点,我不希望大家只关注这个“战斗”中的崔永元。
你可能会问:
采访里的小崔,微博上的小崔,是真正的小崔吗?
都是,也都不是。
我更希望大家去看看《电影传奇》里的小崔、《我的抗战》中的小崔。
我最欣赏的,是那个坚持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口述历史研究的崔永元教授。
在这件事上,他还在说“不”,以自己的坚持对抗整个时代的浮躁不安。
最后,我说一件关于他的小事:
他有位从96年就开始给他理发的理发师,二十多年没换过,有了好烟崔永元也会送给自己的理发师抽。
在很多身边人的眼里,崔永元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好人。
这可能才是更真实的崔永元。
没那么多废话 就一句 我相信崔是好人
没想到迅雷里还有那么多毁小崔的人!难道你一直敬重的朋友欺骗了你还毁了你,然后还在你的伤口上撒盐!大家就应该感激戴德,以德报怨!应该让他在黑!多黑自己?然后让身边的人都厌倦自己了才是对的事!那些毁小崔的人你有种站出来!我不相信会有人这么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别人做到!你咋有脸的!你跟冯跟范有什么区别!都信奉不要脸天下无敌是吗!小崔做错了什么!难道跟方舟子吵架是他的错吗!你们为啥不去看看方舟子说了什么!别人骂你, 我就不可以反驳了吗?再说转基因食品本身就有基因上的缺陷!美国人都没有研究出来,都不提倡大肆的播种!为什么我们中国要播种一个有基因隐患的物种!难道在做的各位都希望自己家里吃这种食物!如果有,你愿意做小白鼠你自己去做啊!拉我们广大的人民干嘛?
你个SB,脑残,脑子果然不是每个人都有